##EasyReadMore##

2.12.2011

語句邏輯的證明系統

 (這裡用的A、B、C可以替換成其他合法的語句)

證明系統裡有公理(axiom)和推論規則(rule of inference)這兩個部分。

Kiki上課時用的證明系統(PS系統)裡只用了兩個連接詞,¬和→。不過我忘記要怎麼證明這兩個連接詞就夠用了。另外,Kiki有提到其實只要「|」這個連接詞*1就夠用。證明系統的公理越少,以後在證明健全性和完備性時會比較簡單,但是做推論時會比較麻煩,要寫好幾行才能推論出想要的東西。

PS系統裡會用到「├」這個符號,如果我沒記錯的話這個符號的名字是single term style。
證明(proof):├A
意思是A是公理,或A是由公理和推論規則產生的。A不需要任何前提就能堆論出來。

推導(deduction):Γ├A
意思是A是由Γ這組前提,以及公理和推論規則產生的語句。Γ是由語句們形成的集合。當Γ├A裡的Γ是空集合時,它就是├A。

一致(consistency):
Γ 是個一致的集合,若且唯若,對於某個語句A而言,不會有Γ├A而且Γ├¬A的情況發生。
PS系統的公理:
  1. ├A→(B→A)
  2. ├(A→(B→C))→((A→B)→(A→C))
  3. ├(¬A→¬B)→(B→A)
PS系統的推論規則:Modus Ponens(MP)
  • 由├A→B和├A可以得到├B,或者
  • A→B, A├B
有了公理和推論規則後,就可以推論出其它定理(theorem)(因為還沒證明語句邏輯的健全性完備性,所以不能用語句的真假值來證明這些定理):

推導├A→A。
  1. ├A→((A→A)→A)                                          公理1
  2. ├(A→((A→A)→A))→((A→(A→A))→(A→A))   公理2
  3. ├(A→(A→A))→(A→A)                                  1,2,MP
  4. ├A→(A→A)                                                  公理1
  5. ├A→A                                                          3,4,MP
推導Γ, A├B若且唯若Γ├A→B(這是後設定理,因為在語句邏輯的語法裡沒有說「Γ」、「若且唯若」是合法的語句邏輯符號)。
1.如果Γ├A→B則Γ, A├B。
當Γ├A→B時,如果在前提裡加進A,讓前提從Γ變成Γ, A,那麼除了
Γ, A├A→B以外我們還可以得到Γ, A├A。根據MP規則,從Γ, A├A→B和Γ, A├A我們可以推論出Γ, A├B。
2.如果Γ, A├B則Γ├A→B。
這時候要用到數學歸納法。用推導的長度為Γ, A├B的推導們排序(例如之前推導├A→A時推導的長度是五行)。
Base Case:
證明當Γ, A├B推導的長度是一行時,Γ, A├B則Γ├A→B會成立。

Γ, A├B推導的長度是一時,要嘛B和A是同一個語句,要嘛B是公理或Γ裡的某個語句。
  1. B和A是同一個語句:
    那麼根據├A→A這個定理,Γ├A→B會成立。
  2. B是公理:
    因此Γ├B。加上公理1Γ├B→(A→B),使用MP規則可以得到Γ├A→B。
  3. B是Γ裡的某個語句:
    因此Γ├B。加上公理1Γ├B→(A→B),使用MP規則可以得到Γ├A→B。
Inductive Hypothesis:
假設當Γ, A├B的推導長度小於n時,Γ, A├B則Γ├A→B會成立。

Inductive Case:
利用Inductive Hypothesis證明當Γ, A├B推導的長度是n行時,Γ, A├B則Γ├A→B會成立。

Γ, A├B推導的長度是n時,要嘛B和A是同一個語句,要嘛B是公理或Γ裡的某個語句,要嘛B是用MP規則推論出來的。
  1. B和A是同一個語句:證明方式和Base Case一樣。
  2. B是公理:同上。
  3. B是Γ裡的某個語句:同上。
  4. B是用MP規則推論出來的:
    也就是說,B是這樣推論出來的:
    第1行:Γ, A├某個句子
    第2行:Γ, A├某個句子

    第 i 行:Γ, A├C→B

    第 j 行:Γ, A├C

    第 n 行:Γ, A├B(根據第i行、第j行及MP)

    因為第 i 行和第 j 行的推論長度都小於第 n 行,所以它們都可以使用Inductive Hypothesis做推論。所以Γ, A├C→B使用IH後我們得到Γ├A→(C→B)。Γ, A├C使用IH後得到Γ├A→C。再使用公理2Γ├(A→(C→B))→((A→C)→(A→B))和MP規則,就可以得到Γ├A→B。
其他PS系統裡的後設定理(大概不只這些):
  • Idempotence:Γ, A├A
  • Monotonicity(單調性):如果Γ├A,那麼Γ, Σ├A
  • Cut:如果Γ, A├B而且Γ, A, B, Σ├C,那麼Γ, A, Σ├C
其他PS系統裡的定理:
  • →的傳遞性:A→B, B→C├A→C
  • ├¬A→(A→B)
    如果某組前提可以推論出A也可以推論出¬A(也就是說,這組前提不一致),那麼根據MP規則及這個定理,這組前提可以推論出任何語句。
  • ├¬¬A→A
  • ├A→¬¬A
  • ├A→((A→B)→B)
  • ├(A→B)→(¬B→¬A)
  • ├(A→¬A)→¬A
  • 懶得列了,就這樣。有興趣的人可以試試看自己推導這些定理。不過我幾乎都證不出來,嘛哈。
參考資料:中正哲學所九十九學年度第一學期進階邏輯Kiki的講義。

Note:
  1. 這個連接詞的真值表如下:
    A|B
    T F T
    T T F
    F T T
    F T F

10 comments:

  1. 看不懂. 不過文章最後 Note 中似有矛盾.

    ReplyDelete
  2. 我目前還不曉得要怎麼寫它才會比較好懂…

    哪裡有矛盾?

    ReplyDelete
  3. 矛盾是指"|"連接詞真值表的末兩行.
    應該是typo

    ReplyDelete
  4. 你覺得末兩行應該怎麼修正才不會矛盾?

    不過,「|」的真值表是被規定成這樣的,你頂多只能說這個規定很奇怪,不能說這樣規定是不可行的。

    ReplyDelete
  5. 嗯 我不知這"|"是一個怎樣的運算 但看到同一組A,B輸入值(F,T), 產生不同的輸出值 就覺得不對. 要不 在定義上就可以說它對(F,T)輸入 沒有定義.
    是否我有基本觀念上的錯誤?謝謝撥空回覆.

    ReplyDelete
  6. 這個運算符號的定義可以寫成這樣:
    v'(φ|ψ)=1 iff v'(φ)=0 or v'(ψ)=0
    v'(φ|ψ)=0 iff v'(φ)=1 and v'(ψ)=1

    那些奇怪的符號的意思可以參考這篇文章的語意的部分。

    ReplyDelete
  7. 定義中, v'(φ|ψ)=1 iff v'(φ)=0 or v'(ψ)=0 包含3種情況:
    A,B,A|B
    F F T
    F T T
    T F T

    v'(φ|ψ)=0 iff v'(φ)=1 and v'(ψ)=1 則僅指
    A,B,A|B
    T T F

    按照這連接詞「|」定義 則真值表最後一行則應改為:
    F F T

    且不論定義為何 原來的3,4行
    F T T
    F T F
    就衝突

    有趣的連接詞 我還沒找到應用題

    ReplyDelete
  8. @Anonymous
    你大概誤會了,原文的最後兩行並不是「同一組輸入值」。
    你的輸入輸出的寫法是:[輸入],[輸入],[輸出]。
    而Note裡的寫法則是[輸入],[輸出],[輸入]。
    所以沒有衝突。

    ReplyDelete
  9. 啊 誤會誤會 尷尬

    ReplyDelete
  10. Thank You and that i have a keen present: How To Budget House Renovation hgtv home improvement

    ReplyDelete

為了避免辛辛苦苦寫的留言送出後就不見,你可以在送出前把它複製到別處。
如果留言一直沒顯示,可能是被系統當成垃圾留言擋下來。你可以寄信到右上角的信箱叫我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