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ReadMore##

5.19.2010

有趣的悖論們

Google「Berry paradox」的時候搜尋到了林守德先生參加2004年國科會科普講的佳作作品,向理性與直覺挑戰的頑皮精靈—綜觀詭譎的悖論,裡面提到了八個悖論,滿有趣的。

裡面也提到了烏鴉悖論,我對烏鴉悖論的意見在這裡

5.17.2010

不可化約的複雜性及其批評

智慧設計論(intelligent design)的支持者提出不可化約的複雜性(irreducible complexity)支持自己的主張:有些生物系統或生物構造是由有智慧的東西設計、創造出來,而不是慢慢地從原始的肉湯配閃電演化出來的。

說一個生物系統或生物構造有不可化約的複雜性的意思是,這個系統或構造是由好幾個部份或機制組成的,這些部份和機制彼此互相配合,而且如果把其中一個部份或機制拿掉,這個系統或構造就沒辦法發揮原來的功用了。例如適應性免疫系統(adaptive immune system)、眼睛和細菌鞭毛。

支持者提出捕鼠夾的類比幫助我們瞭解上一段話在說什麼:

捕鼠夾的功能是抓老鼠,它由一塊板子(base)、彈簧、放誘餌的東西(catch)、夾老鼠的東西(hammer)、把夾老鼠的東西暫時卡住的東西(hold-down bar)組成,如果少了其中一個零件這個捕鼠夾就不能抓老鼠了。

演化論似乎沒辦法說明擁有這種複雜性的生物系統或構造是怎麼出現的,因為它們沒辦法一點一點從原有的東西慢慢修改而來。(我猜這句話的意思是:只有在所有龍珠都到手時才能把神龍叫出來,但是沒有人知道蒐集完所有龍珠後會發生什麼事所以懶得找,神龍就沒戲份了;不過智慧設計論可以開金手指直接召喚神龍。)

不可化約的複雜性得到的批評有這些:
  1. 其實是可以化約的:
    用沒有生命的捕鼠夾來類比不太對,用貓比較適合。然而貓就算少了一條腿或斷尾巴或瞎了一隻眼睛也還是可以抓老鼠。

    捕鼠夾就算少了其中一個零件,還是可以抓老鼠。John MacDonald畫了好幾個捕鼠器,從只用到一個零件的到五個零件全用的都有,還有動畫示意圖,好可愛!
  2. 演化論怎麼說明不可化約的複雜性:
    現有的構造可能是從之前負責其他功能的構造稍加改變而成的。例如貓熊的大拇指:「貓熊這根大拇指其實不是一根指頭,而只是一根來自腕部的芝麻小骨,在擴大並與肌肉搭配後,成為方便貓熊吃竹子的拇指。這種從舊有的構造中發展出新功能,正是達爾文演化學說的理論基礎。在達爾文的觀念裡,大自然是手藝高明的拼湊匠,而不是神乎其技的發明家。」

    捕鼠夾少了一個零件後就算不能拿來抓老鼠,還是可以拿來做別的事。例如把夾老鼠的東西暫時卡住的東西和放誘餌的東西可以拿來當彈弓,板子和夾老鼠的東西可以做成鑰匙圈。

    從解剖學上來看,眼睛的確可能是演化出來的。從一開始只能感覺有沒有光,變成能分辨光從哪個角度過來,接著可以調節要讓多少光進來,之後還有聚焦以及巴拉巴拉功能。

    科學家發現細菌鞭毛有十個構造和一種針狀的細菌的基部一樣,細菌用這個針狀的結構把毒素注進真核生物的細胞裡。所以細菌鞭毛不會因為少了零件就變成一無是處的東西。
  3. 智慧設計論沒有可否證性(falsifiability),不是科學。
  4. 假裝演化論真的沒辦法說明不可化約的複雜性,這也不能推論出智慧設計論是對的,除非能先證明只有演化論和智慧設計論能說明生物起源。

參考資料:

中正大學九十九學年度轉學考

這次哲學系有三個名額。報名時間是5/27到6/1,大家加油。

招生簡章已經開始賣了。可以在這裡看到簡章內容,不過似乎還是得買一份簡章才能拿到繳報名費的帳號。

消息來源:
中正大學招生系統

相關文章:
我應該念分析哲學嗎 - 哲學哲學雞蛋糕
中正哲學轉學考攻略 - 哲學哲學雞蛋糕
中正哲學轉學考心得 - 啊啊哲學

5.16.2010

不會痛的傷口

到目前為止我身上縫過三次針。第一次我已經沒印象了,是爸媽跟我講的;第二次我的手被玻璃劃破,那時我一點痛的感覺都沒有,還是我弟一邊喊著有血一邊在我身上找才發現的;第三次我一頭撞上有尖刺的一條鐵絲網跌倒了,爬起來後感覺有熱熱的東西從臉上流下來才知道自己受傷了,被送到診所縫傷口時我還是沒感覺到痛。

我覺得有點奇怪,要不是有我弟和從臉上流下來的熱熱的東西,我要到什麼時候才會發現自己受傷了?等到我發現自己受傷的時候會不會太晚了?這種不會痛的傷口的機制怎麼會在演化裡留下來呢?

在這裡我不打算討論非常嚴重的外傷,這種傷在以前最後大概是死翹翹了,痛不痛都沒差。

我猜,以前人類如果受到比較嚴重的傷時最好趕快回到自己的部落養傷,如果傷口很痛的話,在回部落的路上可能會比較吃力,還會增加被攻擊的危險,在演化上也比較不利。如果是受到敵人或野獸攻擊而痛得沒辦法逃跑的話大概也滿糟的。

不過就算這樣,只要讓受傷的人感覺到有點痛就好了,不需要到完全不痛的地步啊。

我猜,人類大部分都是結伴而行,如果我受傷了同伴會幫我注意到這件事,所以不痛也沒關係。

或者其實根本沒有這種機制,只是我剛好傷得讓神經沒辦法發揮作用而已?

5.09.2010

上帝不存在的全能論證

在裏想箱看到的有趣論證,不過裏想箱目前關站中。
  1. 上帝是全能的(前提)
  2. 上帝能做出超級厲害的事情(根據1)
  3. 最厲害的事情是創造宇宙(前提)
  4. 在不存在的情況下還能創造宇宙,那真的是超級厲害的事情了(前提)
  5. 上帝不存在(根據2、4) 
相關文章:上帝不存在的全能論證的用途 - 哲學哲學雞蛋糕

    5.05.2010

    概念、代表概念的符號、概念的指涉物

    概念、代表概念的符號、概念的指涉物是三個不一樣的東西。

    例如,我心中對太陽的概念是,白天、沒被雲擋住時掛在天上閃光強度如此這般的傢伙。我用「太陽」或「日」這些字,或tai yang、r(這是漢語拼音)這些發音代表符合上述概念的東西。而生活中每天東升西落為地球帶來溫暖的那顆大火球,就是我用「太陽」或「日」這些符號,或tai yang、r這些發音指涉到的東西。

    知道這三個東西的差異後,我們可以釐清一些事情:

    太陽的概念沒有辦法為地球帶來溫暖,太陽這個概念的指涉物才可以。因為概念和我們腦袋裡想的東西有關,而實際上在發光發熱的傢伙可是在離地球很遠的距離外呢。

    代表概念的符號或聲音是可以改變的,例如當初造字時是用「目」而不是「日」來代表太陽的概念,那麼我們現在大概就會用「目」來代表太陽的概念。我們也可以用不同的符號或聲音代表同一個概念,例如剛剛提到的「日」和「太陽」。

    關於代表概念的符號,還有使用該符號和提及該符號的區分。當我使用「太陽」的時候,我要說的是白天、沒被雲擋住時掛在天上閃光強度如此這般的傢伙;當我提及「太陽」的時候,我要說的是「太陽」這兩個符號。(相關文章,使用和提及 - 哲學哲學雞蛋糕)


    參考書目:Roger-Pol Droit,沙發上的哲學對話,麥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