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ReadMore##

12.22.2009

指涉與等值替換失敗

什麼是指涉物(reference)?

一個單稱詞或述詞或語句的意義,就是這個單稱詞或述詞或語句的指涉物。不過單稱詞或述詞或語句的指涉物到底是什麼,哲學家們可能會有不同的看法。例如根據Frege的看法,「雪」的指涉物是天冷的時候從天上掉下來、白白軟軟的東西,「x是白色的」的指涉物是我們對白色的概念,而因為「雪是白色的」這句話為真,所以這句話的指涉物是真。而羅素會說,「雪」的指涉物是天冷的時候從天上掉下來、白白軟軟的東西,「x是白色的」的指涉物是白色這個性質,「雪是白色的」的指涉是雪是白的這個命題

另外還有一個動詞是「指涉」(refer)。我們會說,「雪」指涉到(refer to)天冷的時候從天上掉下來、白白軟軟的東西。

以下為了討論方便,只舉單稱詞當例子。

當兩個單稱詞指涉到相同的指涉物,他們就是有相同指涉的詞(coreference),例如「孫逸仙」和「孫文」都指到同一個人、「雪」和「snow」都指到同樣的東西。

照理說,如果兩個單稱詞有相同的指涉,那麼我們在使用這兩個詞的時候可以任意替換而不會改變句子的意義:
雪是白的。
snow是白的。
等值替換後這兩句話仍有相同的意義,這兩句話的真假值也一樣。但有時候我們把有相同指涉的詞替換時會出現替換後真假值改變的情況,我們把這種情況叫做等值替換失敗(referential opacity),例如:
A.
我的阿嬤認為雪是白的。
我的阿嬤認為snow是白的。
B.
克拉克走進電話亭,然後超人走出來。
克拉克走進電話亭,然後克拉克走出來。
在A.中的語句我們稱做間接脈絡下的語句;B.中的則是簡單(simple) 語句(我都叫它直接脈絡,但是我不確定語言哲學家會不會這樣稱呼它)。間接脈絡大概是指用到以下這些東西的語句:
  • 態度(簍雷想吃鹹酥雞、簍雷希望鹹酥雞攤今天有打折)
  • 模態(鹹酥雞攤今天可能沒有開、沒買到鹹酥雞的簍雷必然很傷心)
  • 引用(簍雷說「沒吃到鹹酥雞我絕望啦」)
而簡單語句是指沒有用到上述那些東西的語句。

在A.中第一句為真,但我的阿嬤從來沒學過英文,所以明顯地第二句為假;在這裡原本為真的語句經過等值替換後真假值卻改變了,等值替換失敗。這個問題的重點不在於,噢只要我阿嬤學到snow的意思就是雪,等值替換就不會失敗了啊;而在於,我們在「雪是白的」這句話裡做等值替換不會失敗,然而當我們用同一個方法為「我的阿嬤認為雪是白的」做替換的時候卻失敗了。用的明明是同一種方法,為什麼前者不會改變語句的真假值,後者卻會呢?這中間到底出了什麼差錯?

在B.中雖然克拉克和超人是同一個人,但我們會覺得兩句話有不同的意思,在這裡等值替換也失敗了。

間接脈絡下的等值替換失敗,Frege用sense說明Russell則是用確定描述詞理論解決

簡單語句的等值替換失敗則是在1997年由Jennifer Mather Saul提出來,她提供了區分語意和語用的方式來說明。

相關文章:
等同替換失敗 - Thinking

5 comments:

  1. 你可能要改成「我的阿嬤認為「雪是白的。」」(另外一句也一樣)

    ReplyDelete
  2. 為什麼我要這樣改?什麼叫做我的阿嬤認為「雪是白的」這四個符號?

    ReplyDelete
  3. rossignols 說 (上午 09:27):
    為什麼要改成我的阿嬤認為「雪是白的」啊
    phiphicake 說 (上午 09:30):
    啊啊,我也不知道
    rossignols 說 (上午 09:31):
    靠,那我就不改了。課本上的例子也沒有加括號
    phiphicake 說 (上午 09:31):
    好八

    ReplyDelete
  4. 快一年前的文章了耶。

    中文傾向於加引號,應該是因為中文裡沒有"that"這種關係代名詞;而在英文裡面,這些間接脈絡都是用"that"子句來表示,如,I believe that..., It is possible that..., He said that...等。

    為了在中文內突顯出"that"的功能,則加上引號。

    ReplyDelete
  5. 我猜我那時大概是太喜歡使用和提及的區分,忘記引號除了表示是提及的用法外還有其他功能囧。

    謝謝你。

    ReplyDelete

為了避免辛辛苦苦寫的留言送出後就不見,你可以在送出前把它複製到別處。
如果留言一直沒顯示,可能是被系統當成垃圾留言擋下來。你可以寄信到右上角的信箱叫我處理。